四年

「欸,你來多久啦?」下班時遇到一位剛好也下班的同事,走出公司門後他突然問了我。

「快四年了。」我想了一下後回他,「好像有點久了,哈哈哈!」

「是真的有點久了。」同事說。

「對吧?我記得你也很久了不是?我來之前你就在了。」

「我不一樣啊,我已經40多歲,有小孩了,你應該還沒吧?」

「還沒。」

「我記得我跟你差不多歲數的時候,我幾乎是兩年就換一間,」同事看向我,繼續說「你待快四年是真的有點久了,有沒有考慮換?」

「最近有開始想要換了,待了快四年,已經是我出來工作到現在待最久的公司了。」

「趁還年輕,沒小孩,去吧!」

同事說完,我也走到了公車候車亭,而我們互道了聲再見後,他就繼續往停車場的方向走去。

「是真的夠久了。」

這天有點冷,拉了下衣領,遠方公車開進站。然後開始想著,等下晚餐要吃什麼。

高鐵站的推銷

「先生先生。」

走在高鐵往捷運電扶梯前的人行道上,一個聽起來稚嫩又稍微緊張的聲音在我的耳邊響起。

我轉過頭,他穿著一件灰色T恤搭配七分短褲,左肩背著一個灰黑色的大袋子。

「先生,能幫我說聲加油嗎?」見我有所反應之後的他,依然用他稍微緊張的語調,邊說還邊做著一手握拳舉起向下一頓的典型加油動作。

我看著他,邊看邊走了約莫幾十步路,他也跟著我走了幾十步。

「加油。」我說,然後給了他一點微笑。

反應很快,他立刻將左肩的背袋往右邊一甩,準備拉開他的袋子之時,我說:「你不用給我東西了,我知道你很辛苦,加油,好嗎?」

語畢,我背朝著他,高舉著手揮一揮,便與人潮一齊搭上向下的電扶梯。

「好,謝謝。」依稀從背後聽到這句話,依然是那緊張的語調。

很好奇他當時的表情。

大四

上大四之後,做事情要開始變得更為細膩,想的要更遠更多。

規劃是在做每件事情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之一,不管是簡單的還是繁雜的,有規劃就有希望以及步調。

不過現在的我又處於一種沒什麼動力的狀態,所以我跑去打LOL,從銅牌爬上銀牌,現在目標更釋放到金牌去,對於該做的、應該做的事情實在是提不起勁去做。

帶團隊還是常帶到沒力、沒勁,式我不適合帶團還式合伙人觀念跟我有太大的出入?

以前的我認為不需要管理,但在經過一些事情之後,我卻希望要有一個更有制度的管理模式,否則想做的事情永遠無法做完,也永遠無法去逐步實現與完成。

好希望好希望現在的團隊能夠一起找到合適的團隊經營方式。

年輕一代的我們

民主是由全體人民共同創造出來的,不是由政府來領頭創造,因此我們必須更積極地參與及關心國家的每件事物與決策。我們的上一代,即目前掌握社會絕大多數資源的那些人享受過了榮華富貴、經濟飛昂的時代,卻忘了思考如何永續經營與發展,後遺症在現今社會中逐漸浮現。

他們不懂得反省,不懂得向更遠的未來看。他們在意的是眼前的利益與所得,他們在意的是如何從這個土地上的每個人的口袋中拿取更多的鈔票。他們不在意文化水平低落,不在意教育內容,不在意他們賺取更多鈔票的同時所製造的負面的社會成本,不在意這個國家的未來

但這不是他們的錯,這是時代背景造成他們這樣的作法。

年輕一代的我們,不該老是埋怨著上一代留下來或製造出的問題,我們應該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縱使我們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我們擁有許久之前民主運動所創造的自由 – 雖然這似乎正被偷竊。但我們仍然能夠透過許多方式去影響這個地方的人們。

國家的未來,正逐漸的被我們這些年輕一代的人們所掌握。我們不是草莓族、果凍族…或什麼軟綿綿的族群,我們有著夢想,我們熱愛這個土地,我們願意為了更長遠的將來去創造更多的價值 – 只要上一代的人們不要仗著你們資歷老,就來驅趕與批評我們的想法

真正愛這個土地與國家的,不是政客、大企業家,是你我這些準備接下台灣主要生產力與管理階層的七八年級生。

我們,不該繼續討論 22K ,而該討論的是,如何改變這些我們認為不滿意的現況。

對於夢想這件事

對於夢想,我一直沒有忘記,也一直知道我缺乏動力。

偶爾翻翻以前寫在部落格上的文章,會發現同樣的問題不斷的出現,雖然寫著鼓舞自己的話語,卻還是如此的沒長進,那問題點到底在哪裡?

我不知道,也許我知道,只是我不想去相信。逃避嗎? 不,我深信我自己有強大的能力能夠做好一切我想要做的事情。現在的我跟以前不同了,再過個幾年就要離開舒適圈,踏入真正攸關生存的社會戰場,我若不在這一年真正的改變點什麼,我的夢想實現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低。而這是我所不希望的。

這個暑假,我又再一次的想要做點什麼,這次與幾位朋友一同開發一個我們覺得很有用處的系統,至於是什麼,我就先賣點關子,待正式發表後再與各位分享。這次的開發,不管成功與否,我想將會在我的人生經歷上多添增一筆有趣的紀錄。

同時,我也在研發另一個構想中的裝置,這項裝置未來發表的模式或許會利用展覽的形式對外公開而不透過任何比賽,因為比賽始終無法獲獎加上一些事情的影響,這讓我們對於比賽有了不同的看法。

兩批人馬,同時進行不同的專案,我想這算是一種真正的挑戰吧? 而且不同以往的是,這次的我們有了更多的經驗以及知識基礎,我想最快年底就能見到完成品了。

放下與赦免

做人,不是那個做,是作為一個人,除了算計心計與競爭之外,理應保有一些理性與冷靜。在這世上,不如意的事情太多,想要一一計較與抱怨的也不少,但這不該是我們想要的人生方向。

人生有起有落,懂得放下與赦免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批評別人,也要懂得檢視自己。

批評一個人,甚至是罵一個人是我們經常做的,而前些日子我被我父親罵了…XD

在某一次的事件中,他說「你經常在抱怨那些人怎樣怎樣的,你有沒有想過你自己呢?」

這讓我沉默了,他持續說著許多事情,舉了一些例子好讓我了解,而我繼續地保持著沉默。

我開始思考許多事情,我的思緒開始連結,以及給我一些畫面還有事件的經過好讓我去驗證,我不知道是怎麼做到的,總之當我把這些事情連結起來,然後省思其中的問題點的時候,我想我花大概不超過 3 秒,這是很神奇的瞬間。

寫過很多文章,也談過、批評過很多事物,這時候返回來看看自己,似乎也沒有多好。人說:「你看不順眼的,往往是你身上的缺點。」而我自己,也曾經談到類似的事情,只不過我似乎往往是說了很多,但做的很少。

有點亂七八糟的一篇文章,不過…又如何呢? 我只不過想要抒發一下而已。對了,最近買了一本陳之藩的選集,希望這位活耀於文壇的科技人能給我一些啟發。

很難,但我會繼續嘗試。

這幾天,不斷的在思考自己以及未來。

自從選修了孫子兵法後,我就開始對於許多事情有著許多的見解與看法。而在最近居然開始真實的用在現實生活上,並且開始拿來做檢討了。

當時我選孫子兵法這堂課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強迫自己去了解孫子兵法,雖然我很混,但我仍舊可以了解孫子兵法的內容以及將之與生活或一些自己曾經看過或注意過的事件上去比對、驗證。

雖然孫子兵法的內容大多是古代戰爭之事,但其核心與內容卻是有著很崇高的理想,那便是「非戰」。孫子兵法並不是強調短兵相接的戰爭,他強調的是用謀略,也就是運用智慧來取得勝利,且過程以和平或以最少傷亡為重。這就是孫子兵法。

我只是大略的講講一點心得罷了,但我知道,孫子兵法不只可以用在作戰,也可以運用於生活中的許多地方。九把刀也曾說:「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所以,若能夠盡可能的嘗試運用孫子兵法的內涵,我相信便能取得成功。

不過這些都只是一些理論,所以我最近也在嘗試一些事情。諸如要求自己做好一些事情,要求自己堅持某些事情…等等,但真的好難,有些事情在剛開始起步時會做,之後又會不小心怠惰。所以,我必須要不斷地強迫自己,必須激勵自己去做,但,說真的,好難。

可是不論如何,我都必須要去嘗試完成,並且做到底。因為,不這樣做我可能會後悔一輩子,我也有可能無法完成我所想要完成的夢想。

最近許多機會都悄悄的登門,他們詢問我意願,而這時的我當然不願意讓機會就此溜走。失敗了又如何,檢討過後重新再來,總有一個時機會真正的到來。

堅持去改變自己,很難,但我會繼續嘗試、繼續修正,我要讓我生活在充滿意義的生活當中。每一刻,每一時都是我自願與樂意所建構而成。

恩,寫了這麼多激勵自己的文章,其實真正做的不多,因為,改變自己真的好難。

但,我會努力的讓我成為我心目中的那個模樣,讓我,在闔眼之前不帶一絲後悔。

亂民全講

台北行還沒開始寫,結果一打開WLW就先在標題上面打上了《亂民全講》四個大字,接下來就是妳看到的這一段文字了。

亂民全講是表演工作坊於2003年所創作的作品,是當時的演員以及賴聲川老師即興創作而成,而今日於我們學校的演出則是今年加以改編後的亂民全講。

在演出之前就已經知道這次的表演是經過改編的版本,所以我就先跑到圖書館去找了原先的版本來看。

兩個版本的確不同,除了演員的不同以及佈景不同之外(沒有趙自強好像就少了那麼點的喜感XD),劇本內容更為貼近相距前一版本9年後的現在。裡頭的元素的替換引起了更多的共鳴,但也引起了更多的思考。究竟9年前的亂民全講與現在的有什麼不同?

我認為沒什麼不同,台灣一樣很亂,雖然這是民主政治下的其中一個產物,但是9年了,台灣居然沒有更多的變化,戲劇裡面所運用的生活元素更動不多,卻恰到好處,不久也不遠。

整部戲劇由幾個段子穿插而成,每個段子都有發人省思的一面。以貫串全場的兩個主段子,小林以及班遊來說,小林在敘說的是債務問題,債債相欠,禍留子孫;班遊則是敘說著民主政治的亂象,天天都在表決、送審、查核,最後到底選了什麼、做了什麼、解決了什麼都沒有人知道,配上後方每一位大哲學家的話語更是諷刺,至於內文是什麼…抱歉,我沒辦法記下太多。

事實上還有一個段子,那是有點類似審查的過程,每個審查、詢問以及回答都像是在問你的內心,讓你開始對那些問題有所反應,他不只在問台上的演員所代表的角色,也是在問台下的觀眾:「你到底是誰?」、「你是什麼樣的人?」、「你了解你自己嗎?」

再來有個很爆笑的段落,算是戲劇中頗高潮的一段,全場笑聲不斷,而我也覺得這一段頗是有趣。笑聲中的思緒卻顯得低落,不是因為不好笑,也不是因為我是裝笑,也不是心虛,而是一種失落與遺憾。

這段描述的是一位台灣婦人威脅著要點火炸掉飛機,她向空服員威脅,但空服員不懂她說的語言(台語),她只聽得懂英語(居然知道婦人說的是台語也很厲害),因此開始向機上的乘客詢問誰會說英文,然後發現一位泰國人會說英文,但是他不會說中文,這時他旁邊的人因為遇見同鄉,便開始與之聊起天來…直接結論好了。總共有四名乘客,有兩位泰國人,一位會說英文與泰文,一位會說泰文與中文,然後有個日本人會說中文與台語再加上日文(用不到),然後就開始了一連串的翻譯糗事。

雖然中間翻成泰語的部分聽不懂,但幸好聽得懂英語,因此懂得一些很爆笑的梗,當然就算聽不懂英文,最後傳回去的中文意思是與之相當的。這段雖然好笑,但是卻隱藏著一些意涵。翻譯之間的落差就如同溝通之間的落差,以及國際上的認同、種族的問題…等等,最後因為溝通不良、解讀錯誤便形成了一個無法挽回的局面。

對了,還有一段是在敘述四位出遊的人的故事,他們在四個不同的國家所經歷的、看到的。這段在我的看法中是在表達現代人對於物質的追求、心靈的寄託,天花亂墜的說著,好好、好美、好讚、好過癮。

說真的,假使你沒看過這齣戲劇,你一定很難理解我上面說的很多內容。我看了兩次,感受了兩個時代的演技以及內容,感受了許多感受,我說不上來,就如戲劇中感覺(Feeling)的那一段,我好有感覺,但也沒有了感覺,就像開燈關燈一樣,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啊…

我開始真正欣賞起除了畫作之外的藝文是從大二上的一堂通識課程開始,嚴格說起來我父親的影響才是最大的。身為一位理工人,一位想要改變點什麼的人,就得要去認識以及知道許多不知道,並且嘗試著去感受與了解。

透過藝術,你可以自由的去解讀去思索其中所要闡述的意涵,去感受藝術家所希望表達的,進而去對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思想上省思。

我之所以喜歡藝術,是因為藝術領先在科學之前。沒有藝術,哪來的進步。

離題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會繼續的將我所吸收的藝術精華運用在我想改變的事情上。

藝術與科技是相輔相成,而不是對立。

書樓

曾幾何時,我的身旁蓋起了一棟棟的房,還立起了招牌想招攬生意,我訝異的發現,這每一層開的公司都是科技類公司。

我隨興的參觀起其中一間,這是間網頁設計公司,裏頭介紹了他們的產品以及製作方式,還有所採用的相應技術,我看了一會便離開這間公司。因為我發現大部分的內容我都曾經涉略過,雖然還有些沒有研究,但我心想過幾日再來細細研讀。

離開了那間網頁設計公司後,我發現了一旁的電梯,看看外頭的各層樓介紹,發現這裡還真是有趣,從軟體到硬體什麼樣的公司都有,簡直是個科技公司的聯合國度。

看著最頂層寫著 AWS 的那樓,心想:「這間好像挺有趣的,來去參觀參觀。」

到了那層,心中的興奮度驟然下降,我也不解其原因,但還是走了進去,畢竟都來到了此地,不進去看看似乎也太不值得了。

看了些簡介跟一些細部內容後,我漸漸地感受到了一種疲憊的感覺。扭扭頭、伸伸懶腰,帶著有點睡意的眼神繼續向下參觀。

「不行了。」我撐不下去,轉身離開。走入電梯要按下一樓之前,看到了另一間令我感到更興奮的那層樓,霎時整個清醒。

到了那層樓,電梯門剛開,我還未踏出門便驚道:「這就是我想要的!」

我的精神在那瞬間全部回歸,我窩在那裡一天一夜,離開之時還不覺累,直到躺回床上,失蹤的睡意這時襲上我的心頭。我,在夢裡再一次的體驗了方才看過與體驗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