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的教育,不因材施教的環境。

剛在網路上看到這DIY核融合反應的玩意被政府盯上了,政府與企業天天都在喊沒人才,事實上人才是被你們嚇走以及被你們破壞掉的。

為何呢?

理由在於,我們的教育體制與環境對於 Maker 是極度不友善。

所有人都跟你說,你必須要讀萬卷書,至於行萬里路呢? 別了,太浪費時間。

閱讀全文〈變形的教育,不因材施教的環境。〉

太陽花學運,行政院事件。

你說,我跑到你家砸東西,還要我不要砸你頭。

我說,因為我用靜默並佔領你房間的方式想抗議你的不合理,你都不理我。我只好用再稍微激烈一點的方式,企圖引起你的注意。沒想到你還是不理我,還用力的打我,說我不該使用暴力。

我只是想要你先退回之前你沒告知我,你私下跟另一個人簽訂,然後又不讓我慢慢讀完內容的合約而已。或許先前我的代理人惡質的杯葛不給會議成員審,但整個會議裡面有一半以上都是你的人啊!你還跟威脅他們說:「要是你跑票了,你工作就沒了。」這要怎麼審?

其實,我只是,想要你先退回去,然後讓我們能平等、公開的重新來一次而已。但你卻吱吱嗚嗚的說著與主題無關的論點,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真的只好用這最下之策企圖讓你正視我的問題。

但你還是一樣,不願意跟我好好的談。如果說,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只好讓你看見野蠻的驕傲。

但我多麼希望你再這所有事件之前就先好好的跟我討論啊!


開頭其實是我朋友回我覆的,然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要回成這個樣子。

原文:Facebook

最近的台灣 – 同性戀

同性戀,在我以前也認為這是件奇怪又噁心的事情。時至今日,我已經對此完全改觀。

原因除我身邊真有同性戀的朋友之外,也因為想法的改變而對這個詞、這些人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以前,我們都被某些人影響,拿著同性戀的詞語去罵著一些人,以為這樣好玩,以為這是一個骯髒至極、不堪入目的字眼,事實卻不然。這個詞,只不過是對於生物心理情感上的名詞,而非一個形容下流或是罵人的代名詞。

這些被稱為同性戀的人,他們與正常人事實上沒有兩樣。他們一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樣過著生活,一樣上著課、上著班,一樣會思考,一樣會犯罪、算計。他們就跟你我相同,只不過他們選擇的愛情伴侶與你或與你認為的自然法則不同罷了。

為什麼你要反對同性戀?只是因為反對而反對?還是說那個「主」其實不愛世人,只則其所好?

我沒有絕對信仰,我的信仰是自天地萬物,其源來自我自身的精神。非絕對無神論者,但自信比起那些信仰宗教流派的些許人來得更為有所信仰。

「愛,絕非在電線桿上貼一字條便可理解與實行,亦非經典中的話語所能解釋之。」

最近的台灣 – Cost Down

最近出的很多事情,都讓台灣自以為的品牌價值在國際間開始低落。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貪。

為了更多的收入,不惜壓低薪資,結果發現這樣做的效益似乎不大,所以開始壓低產品賣價。而這樣收入的速度又會變慢,所以開始壓低產品的成本,用各種方法改變原料配方,使其製造成本大幅降低,並從中牟利之。

這是個惡性循環,因為這些商家就算以這種方法牟了利,帳面上的營收票亮,實際上對於整體經濟價值卻是負面的。因為這些錢,鮮少從財主手上轉移到底層員工,就算有,也不多,因為要Cost down嘛!

這種結果之下就是,人數最多的基層人口沒有足夠的金錢去做娛樂消費,或其他非基本生活以外的支出,所以整體社會經濟便無法得到顯著的提昇。若你說,不是還有有錢人嗎?你想,這些有錢人在怎麼花,也是讓外資公司賺去,對於國內經濟會有提昇嗎?根本沒有,而且這些人的人數不多,且心不在台灣,怎麼可能帶頭提昇台灣的整體品質?

愚蠢至極的Cost down,自以為可以藉此提高收益,如今卻搞得名利皆敗,你們這些口口聲聲說青年們對社會沒貢獻的大人們又對於這個社會貢獻了多少?你們,只是等著我們幫你們收拾這些留下來的爛攤子吧?

東方藝術。

這學期我修了一門課,叫做東方藝術導覽。人很多,但上課的人看起來不多,每次老師上課的時候老是看著我,就像只對我授課一樣(我坐在第三排中間)。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上課時只有我比較常抬起頭看著她講課吧? 哈哈!

這堂課其實收穫良多,雖然老師講的內容不是很容易抓到重點,問的問題又都是申論題,這使得我不得不懷疑這堂課其實是用來幫助她寫好論文的一堂課。

而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學到了什麼。

東方藝術之於西方藝術,在於其內涵以及歷史的淵源。於講義中的,東方美學的現代生命,這篇文章中解釋了很多事情,但同時也與當代藝術有所衝突,甚至也與「東方」的這個定義有所衝突。其實,東方藝術沒辦法以一個地方來完整的描述,相較於西方藝術幾乎照著歷史軌跡的發展,東方藝術則是近乎個別獨立的發展,縱使在歷史上曾經有所交集,但最終結果卻是完全不同的。

那,東方,到底是什麼樣的東方? 我想我們都因為西方式的教育,使我們認為東方是一種傳統的、寧靜的、禪意的、悠遠的地方,它似乎就是代表著中亞洲、中國、日本等地的名詞。而這是真的嗎? 我想不是。有人說,這些都是在「媚洋」,只是為了票房而做的藝術活動,不能夠稱為真正的藝術。

藝術是什麼?

藝術應該是一個能夠描述現今這個時刻的一種活動,它可能不具價值,但卻充分的表達了它存在的價值,例如,你現在用的電腦,在數千年後它可能是一個極具價值的藝術品。但有時藝術只是一種感受,它可能並不美,卻讓你充分的感受到藝術家所想表達的情感,雖然你有可能看不懂。

說了這麼多,我覺得上這堂課可能需要有點藝術知識的底子,以及可能還需要一位學藝術的老爸才有辦法懂得我在講什麼吧? 哈哈。

你覺得呢? 你覺得東方藝術是什麼樣子的呢? 是那古老的意象,還是受西方文化侵略的現在?

大學氾濫,價值下降 你還期待什麼樣的未來?

【天擇!墾丁的蒼蠅、台灣的年輕人】

台灣的大學錄取率早早突破九成,但卻造就了一群不適合念大學的年輕人,虛度四年青春的生命、耗損國家社會的資源、浪費父母親的血汗錢,過程中,這群年輕人非但對社會無貢獻度,反而培養出毫無競爭力的能力與態度。

論述這奇怪的現象!起因於我這學期看到一堆年輕人繳了學費,卻不來教室上課。如我所授課的課程中,選課學生60人,會來上課只有20個人,其他40位幾乎從未出現,而來上課的20位學生,有2/3在點完名後,立即整理桌面,鋪上外套,開始睡覺。

這個現象,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台灣的社會每年耗損幾千億,在做這樣的事情,而這幾千億,就只為印出一張張沒有用的大學文憑。我實在很好奇這樣的情形,昨日(11/29)我在學校中,詢問其他的專任老師,這群學生沒來上課,你們怎麼給成績,得到的回答是:「小老弟,就算要當掉他們,也千萬不要給0分,至少要給50分,這樣學生的學期平均成績才不會太難看,當然教這些學生,也會澆熄老師們對教育工作的熱忱,但你若要在這裡工作,就要習慣、適應這樣的情形。」

這些回答,無法滿足我,因為我實在非常好奇沒來上課的學生如何得到成績。我再問其他的學生這個問題,學生說:「考試沒來考、或不及格,只要跟老師說一聲,就可以補考、再補考,考到及格為止,或補繳報告……」

看到教室中倒頭就睡的學生,還有一大堆從未出現的學生,這讓我想起陳玉峰老師講過的一個故事,以前陳老師在墾丁國家公園服務,當時這個地區有許多農家用雞糞施肥,以致蒼蠅滿天飛,密度極高,陳老師當時用腳向地上的一群蒼蠅一踩,居然也會踩死二、三隻,他說這是因為在這裡的蒼蠅沒有「對手(天敵)」,以致笨笨的就可以活,如果在台北市,一隻蒼蠅要活下來,它必須時時刻刻非常謹慎、小心、動作迅速…,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死在蒼蠅拍之下。

這個故事,陳老師在隱喻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國家的政策,讓大部分的年輕人培養成如同笨笨的蒼蠅一樣,這群笨笨的蒼蠅中,還是有「精明」的,但這需要經過災難的考驗,即天擇!才會出現。

可預見的,未來台灣許多的年經人,在時代的巨輪下,將會歷經慘痛的過程,最後才會留下適存者。
悲痛!為何一個國家的教育淪落至如此?

此時此刻,我僅能期待在未來的大災難後,台灣的教育,能徹底反省,引導每個人的特質、興趣…,讓每個人在社會中,能扮演適當的角色,貢獻社會。

後記:

我擔心的有二:1.台灣社會每年耗損上千億,長久下來「元氣大傷」、2.台灣的年輕人形成「靠爸族、靠媽族」,毫無能力。
我還擔心一件事,因為我觀察許多學校都有中國學生(圖中此班級亦有中國學生),我認為這些中國學生比我還詳細地記錄這些現象,回報中國政府。

來源

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而這個問題也注意過,甚至還跟老師討論過這種現象。事實上,老師的態度也決定了往後高等教育的發展。而這個問題不是只有學生,是整個社會從上到下所需要一起承擔及一起想出解決辦法的,因為這是社會的共業。

但是也有不少學生擁有自己的想法,看看那群走上街頭,為了自由,為了將來的人們,不正是這篇所說的學生嗎?

學生不是都這樣的,仍然有許多好的學生在各個地方奮鬥著。但我覺得我必須強調,這樣的情況是整個台灣社會所造成的現象。

父母長輩要求的、師長慫恿的、媒體報導的以及政府的政策。現今這類的學生不就是因為這些原因造成的?

學生之所以會這樣,我相信各有各的理由。

想想看,以前國高中時代,師長跟你說的是什麼?

不外乎是:「上了好的高中(大學),你會更輕鬆。」、「現在要好好努力念書,未來才能出人頭地。」、「你一定要唸好的大學!」、「不要弄社團,好好的念書啊!」、「不要玩。」、「進好的學校,以後你才會有好的出路。」…等等之類的話語。這些話語都會或輕或重都會影響到學生對於未來看法,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學生發現,上了好的高中、大學後,並沒有如師長說的那樣美好,還是反覆地活在以往的地獄中,考試報告什麼的樣樣來。高中以前寫慣了ABCD,大學則是沒有選項的問答題、看起來很多字的報告。

問各位,假設你以前就被師長洗腦成「上了好的大學就能夠輕鬆過日子了」的話,等你真正上了,發現不如預期時,你會怎麼辦?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會如這篇文中所述說的一樣,因為失望,因為茫然,所以選擇了逃避。

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家境問題,想藉由這個升學的方式來改善自己的環境。可是在這個大學文憑幾乎變成了廢紙的今天,你還認為大學真的是你該去的嗎?有沒有評估過,你上大學所花的錢在未來十年內能不能回本或甚至超越這筆花費呢?如果你覺得會,那麼請;如果不會,奉勸你,就盡情的進入職場,創造屬於你真正的價值與機會吧!

學歷決定不了一切,證照未來也只會氾濫。只有去實戰,才能讓更多人看見你。

我看教育與十二年國教

那天我跟我父親在聊,不知道為什麼聊到了十二年國教。

我記得我好像說了這樣的論點:「現在的教育注重的是考試為主要目的,要求學生要把未來會考試的題型、內容死記起來,不管學生是否能夠融會貫通或加以運用,因為只有這樣子才能讓學生的家長所滿意。我想,政府推十二年國教的主要目的應是為了破除這種升學制度的問題,不想讓學生們的青春通通浪費在那些背誦上面。」

父親則是這樣回應的:「沒錯,教育並不難辦,難辦的其實是家長們的心態。」

回想一下,那些大聲疾呼不要十二年國教的無一不是目前家長心目中的名校學生,但若仔細觀察,這些學生在講他們的理由的時候似乎總有些異樣的感覺。那種感覺似乎就是被強迫上來講的,不過也有可能是初次面對電視的緊張。但不管是哪種,他們所講述的內容幾乎都是圍繞在分數,例如他們提到教育部所祭出的多管道入學已經大大影響到他們的學生整體素質,而某女名校的分數從接近頂端的分數降了5X分(應該是這樣),而另一間名校的學生也說出類似的話,似乎在強調這件事情非常嚴重似的。

但若從教育上來看,不該是這樣的,不該把成績差的或能力差的學生排除在外。

所謂教育這事,應為提升人民素養以及知識涵養而生,並非為了金字塔頂端的某族群而生。莫非你們忘記了至聖先師孔子的教學理念了嗎?

他不收費、不分貧賤富貴,只要你想學他就教你「有教無類」。

並且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較為有才華的部分去引導他…他為什麼被歷朝歷代的中國風為至聖先師,為什麼直到現今還如此受人敬仰? 不是因為他是聖賢,而是他的理念,他的思想影響了這遍佈世界、這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這些你們都是知道的,但是搞教育的師長們不該試圖掩蓋這些理念與理想,不該因為上層那所謂的壓抑而低頭。要改變教育,只能從你們做起。

你說家長不接受? 那麼為何你們不想盡辦法說服家長? 為什麼? 不是你沒能力,而是你們不願去做,因為你們想要保住那個所謂的公職頭銜,所謂的鐵飯碗。

教育不該只是為了鐵飯碗那麼簡單的事情,教育可以影響萬千世界,可以改變社會以及未來的走向。

如果你看過 3 idiots 或甚至你看過 心中的小星星 這電影,那麼你應該會理解教育是多麼的崇高,多麼的神聖的一件事

或許你會說,電影本身就會誇大一些事實,那些都是假的。但既然你說那是誇大,那便是事實了,難道不是嗎? 若沒有事實,為何這些影片可以引起觀眾們的大力回響?

教育,不只是讓你溫飽自己與家人,更要溫飽被你所教授的人的精神以及心靈。

這才是教育最該做的,而不是讓菁菁學子埋首於萬卷書中而不知萬里路上的奇觀異景。

事實上,教育也不只是老師的責任,而是全體社會的責任。

今日你怪罪社會上的混亂、青少年的狂亂、恐龍般的法官、逐漸消逝的醫界…等你所抱怨的,殊不知這些問題都來自於我們的冷眼旁觀,我們的不以為意,我們的明哲,我們的沉默。

「當納粹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社會民主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站出來說話
——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要追殺我
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Martin Niemöller.

 

志工都不志工了。

剛剛看完了這篇報導之後,我想起很久之前我就對於學校的什麼服務領導課程提出了疑問,不過沒人鳥我就是了。

服務領導課程根本只是個掛名強制你去做那些”志願”去做的事情,包刮做志工、協助一些公益組織做事情等等…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到某個學校去協助由某基金會所舉辦的義賣園遊會去幫忙宣傳,那邊的志工(或義工)一直以為我們是自發性地前往,這讓我覺得有點羞愧…因為我們根本是被強迫去的!

這樣的方式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為什麼要強迫人去做他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呢?

更何況這裡是他媽的大學耶!大學耶!大學耶!

不要把大學當作國中小或高中,大學應該是培養人真正學會獨立思考的地方,而不是另一個製造(高普考)考試機器的場所,更不是另一個灌輸知識而不見任何真切實驗的地方。

知道嗎? 在大學的兩年中,我看見的只有學術,卻不見技術。我不懂老師們為何只鼓吹學術的發展,卻忘記了技術乃至於基礎技術的學習與研究。

這是不對的。

就如我以前曾經寫給系上拿去刊登校刊(我不知道有沒有刊上去)的文章內容一樣:

『一年多以前,我來到這間學校的資訊工程系,滿懷著對大學生活的
幢憬與種種。我知道這間學校並不是我理想中的學校,但因一些因素以及
獎學金的誘惑,我選擇了這裡,也開始規劃我的人生追逐我的夢想。雖然
很多時候都是我一個人在奔跑,我找著我需要的資源,我找著我需要的協
助,我找著志同道合的夥伴,我找著屬於我的人生的道路,而這段路途實
在有點艱困。

『資工系在這所學校的成就不比設計學院的許多科系來的高,在資源上
似乎也少得多,不過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的課程規劃以及師生間
的關係。

『拿資工系必修的 Java課程來舉例,有些教授會問說為什麼 Java 這麼
多人卡在同一個等級這麼久,認為這些卡很久的學生都是懶惰的學生,只
因為他們經常蹺課與缺考,但這是表面,在我私下與這些經常在同一等級
打轉的同學聊過之後,我發現他們不是不願意讀,而是不知道怎麼讀,他
們搞不懂for為什麼要這樣用,不懂while在做什麼,不了解陣列的構造,他
們只知道按著課本做,卻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程式就會那樣動,他們不了
解的是程式設計的概念,這也難怪只要題目一變動很多人就不會了…
我想,師生間是需要去溝通的,當這樣的問題不斷出現之時,就是需
要檢討以及收集意見的時刻,然後我希望的是,教授們能夠聽聽或者詢問
學生對於這課程的直接意見,而不是透過教學成效問卷去了解,這樣我認
為有點太遲了。

當然,好的老師也是有的,因為我就遇過不少位。而這篇文章我只是
想要去凸顯一些問題這樣而已,希望,未來的資工能夠更棒更好,然後更
希望的是不要為了評鑑而評鑑。

最後,再讓我說聲:「加油!」』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到,但我想表達的只有一個重點:「基礎。」

正如我現在在閱讀的,李家同教授所寫的書《下一個百年,仍然要從基本做起》的內容核心相同,若我們沒有基礎,要怎麼搞創新與創意呢?

好了,我這鍵盤鬥士就寫到這裡了。我覺得我該把一些曾經寫過的文章,或想法拿去嘗試投稿給報社試試看。

亂民全講

台北行還沒開始寫,結果一打開WLW就先在標題上面打上了《亂民全講》四個大字,接下來就是妳看到的這一段文字了。

亂民全講是表演工作坊於2003年所創作的作品,是當時的演員以及賴聲川老師即興創作而成,而今日於我們學校的演出則是今年加以改編後的亂民全講。

在演出之前就已經知道這次的表演是經過改編的版本,所以我就先跑到圖書館去找了原先的版本來看。

兩個版本的確不同,除了演員的不同以及佈景不同之外(沒有趙自強好像就少了那麼點的喜感XD),劇本內容更為貼近相距前一版本9年後的現在。裡頭的元素的替換引起了更多的共鳴,但也引起了更多的思考。究竟9年前的亂民全講與現在的有什麼不同?

我認為沒什麼不同,台灣一樣很亂,雖然這是民主政治下的其中一個產物,但是9年了,台灣居然沒有更多的變化,戲劇裡面所運用的生活元素更動不多,卻恰到好處,不久也不遠。

整部戲劇由幾個段子穿插而成,每個段子都有發人省思的一面。以貫串全場的兩個主段子,小林以及班遊來說,小林在敘說的是債務問題,債債相欠,禍留子孫;班遊則是敘說著民主政治的亂象,天天都在表決、送審、查核,最後到底選了什麼、做了什麼、解決了什麼都沒有人知道,配上後方每一位大哲學家的話語更是諷刺,至於內文是什麼…抱歉,我沒辦法記下太多。

事實上還有一個段子,那是有點類似審查的過程,每個審查、詢問以及回答都像是在問你的內心,讓你開始對那些問題有所反應,他不只在問台上的演員所代表的角色,也是在問台下的觀眾:「你到底是誰?」、「你是什麼樣的人?」、「你了解你自己嗎?」

再來有個很爆笑的段落,算是戲劇中頗高潮的一段,全場笑聲不斷,而我也覺得這一段頗是有趣。笑聲中的思緒卻顯得低落,不是因為不好笑,也不是因為我是裝笑,也不是心虛,而是一種失落與遺憾。

這段描述的是一位台灣婦人威脅著要點火炸掉飛機,她向空服員威脅,但空服員不懂她說的語言(台語),她只聽得懂英語(居然知道婦人說的是台語也很厲害),因此開始向機上的乘客詢問誰會說英文,然後發現一位泰國人會說英文,但是他不會說中文,這時他旁邊的人因為遇見同鄉,便開始與之聊起天來…直接結論好了。總共有四名乘客,有兩位泰國人,一位會說英文與泰文,一位會說泰文與中文,然後有個日本人會說中文與台語再加上日文(用不到),然後就開始了一連串的翻譯糗事。

雖然中間翻成泰語的部分聽不懂,但幸好聽得懂英語,因此懂得一些很爆笑的梗,當然就算聽不懂英文,最後傳回去的中文意思是與之相當的。這段雖然好笑,但是卻隱藏著一些意涵。翻譯之間的落差就如同溝通之間的落差,以及國際上的認同、種族的問題…等等,最後因為溝通不良、解讀錯誤便形成了一個無法挽回的局面。

對了,還有一段是在敘述四位出遊的人的故事,他們在四個不同的國家所經歷的、看到的。這段在我的看法中是在表達現代人對於物質的追求、心靈的寄託,天花亂墜的說著,好好、好美、好讚、好過癮。

說真的,假使你沒看過這齣戲劇,你一定很難理解我上面說的很多內容。我看了兩次,感受了兩個時代的演技以及內容,感受了許多感受,我說不上來,就如戲劇中感覺(Feeling)的那一段,我好有感覺,但也沒有了感覺,就像開燈關燈一樣,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啊…

我開始真正欣賞起除了畫作之外的藝文是從大二上的一堂通識課程開始,嚴格說起來我父親的影響才是最大的。身為一位理工人,一位想要改變點什麼的人,就得要去認識以及知道許多不知道,並且嘗試著去感受與了解。

透過藝術,你可以自由的去解讀去思索其中所要闡述的意涵,去感受藝術家所希望表達的,進而去對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思想上省思。

我之所以喜歡藝術,是因為藝術領先在科學之前。沒有藝術,哪來的進步。

離題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會繼續的將我所吸收的藝術精華運用在我想改變的事情上。

藝術與科技是相輔相成,而不是對立。

證照真的是必要的嗎?

我呢,昨天就一直有一股衝動想要跟老師來一場大辯論。

老師說:「證照一定要考,不要挑,反正就是去考就對了。因為未來你在找工作的時候大家的履歷單上面都有這張證照你卻沒有,這樣就會降低你錄取的機會了,所以證照能考就考!」

證照是什麼東西,證照不是一張能夠證明你具有這一個專業能力的紙嗎? 豈能這樣讓你玩弄?

而就是因為許多人持有這種態度,我才厭惡現在的許多國內乃至於國外的證照,因為,大多數的持有人根本沒有那種實力,至少我目前看到的一些朋友就是這樣。

你拿了1X張乃至於2X張證照,你光鮮亮麗,你看似聰穎過人,你的技能知識也似乎過於常人,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看過好多人,其中不少是我認識的人,他們手上都有著比我多上10倍左右的證照量,每一張都冠冕堂皇,每一張都有著專屬的領域,每一張都是數張小朋友堆砌而成的,每一張都是他努力而來的成果。

是,我不否認你的努力,畢竟考證照就是需要不斷「練習」、不斷的「背誦」,這些是你的努力也是一種學習方式。

但弔詭的是,這些人有著與證照數量不相稱的技能與知識,問這這不知,問那那也不懂,懂得只有ABCD與操作流程,卻鮮少知道其中的真正道理與原理。

這樣的證照品質,你要我去考,我說什麼也不願意,因為這張紙不能證明我所具有的專業知識。這樣的品質,若企業知道了,他們還敢用我嗎? 他們難道不會懷疑? 因為他們已經有太多太多「先例」帶給他們痛苦了!

原本的他們在審核履歷或自傳的時候可能會這樣驚嘆:「哇!拿這麼多證照,這人一錠是個人才!」、「喔? 我們公司正好缺這項技術的人才,快叫他來面試!」、「人才!快,不然要被搶了!」

面試時卻發現…

「什麼? 你不知道XXX?」
「這是你的作品?」
「咦?你不會這個?這不是跟那個XXX證照有關嗎?」

或者在用你的時候發現…

「天啊!你怎麼弄成這樣? 這不是應該要這樣這樣,然後那樣那樣嗎?」
「喂!這個東西的操作方是不是在你那個OOO證照裡面有用到嗎?」
「你怎麼做成這樣啊!這…」

你說,這樣的後果我怎麼敢花錢去考一張寫著中文與英文的壁紙呢?

其實,並不是不能考,考試一定要的!

但要考,請找最符合你興趣以及最能證明你專業能力的證照去考,不要濫用證照帶來的便利性以及那些所謂的優越性。

證照多不是壞事,重點是你拿的每一張證照都要能夠符合你現有的專業知識與水準,那才是真正的證照。

所以,拜託各位大人,不要短視近利,請看遠一點,請顧慮到更遙遠的未來。

也請各位在推廣考證照的同時針對每一位學生或科系的性質去推廣證照,而不是因為考而考,也不要為了畢業與業績而考。

麻煩拿出你們身為教職人員的職業道德以及你們的良知與良心去對學生宣導證照,好嗎?

謝謝你們了。

我們的教育,不能再讓你們隨便,請注重每一個教育的環節,我們學生是屬於弱勢的一方,尤其我們的文化以及早期教育的使然,讓我們很容易的只接收訊息與依照指示去做而不懂思考與分析。

就連我沒在課堂上跟你辯論也是出自於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我要,努力的為我們的未來發聲與批評。與此同時,也歡迎各方人士不令指教,敝人將感激不盡。

文末,我以最誠摯的心請各位為台灣以及莘莘學子的未來多點努力還有多點思考,讓我們能個真正成為國家未來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