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的很多事情,都讓台灣自以為的品牌價值在國際間開始低落。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貪。
為了更多的收入,不惜壓低薪資,結果發現這樣做的效益似乎不大,所以開始壓低產品賣價。而這樣收入的速度又會變慢,所以開始壓低產品的成本,用各種方法改變原料配方,使其製造成本大幅降低,並從中牟利之。
這是個惡性循環,因為這些商家就算以這種方法牟了利,帳面上的營收票亮,實際上對於整體經濟價值卻是負面的。因為這些錢,鮮少從財主手上轉移到底層員工,就算有,也不多,因為要Cost down嘛!
這種結果之下就是,人數最多的基層人口沒有足夠的金錢去做娛樂消費,或其他非基本生活以外的支出,所以整體社會經濟便無法得到顯著的提昇。若你說,不是還有有錢人嗎?你想,這些有錢人在怎麼花,也是讓外資公司賺去,對於國內經濟會有提昇嗎?根本沒有,而且這些人的人數不多,且心不在台灣,怎麼可能帶頭提昇台灣的整體品質?
愚蠢至極的Cost down,自以為可以藉此提高收益,如今卻搞得名利皆敗,你們這些口口聲聲說青年們對社會沒貢獻的大人們又對於這個社會貢獻了多少?你們,只是等著我們幫你們收拾這些留下來的爛攤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