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民全講

台北行還沒開始寫,結果一打開WLW就先在標題上面打上了《亂民全講》四個大字,接下來就是妳看到的這一段文字了。

亂民全講是表演工作坊於2003年所創作的作品,是當時的演員以及賴聲川老師即興創作而成,而今日於我們學校的演出則是今年加以改編後的亂民全講。

在演出之前就已經知道這次的表演是經過改編的版本,所以我就先跑到圖書館去找了原先的版本來看。

兩個版本的確不同,除了演員的不同以及佈景不同之外(沒有趙自強好像就少了那麼點的喜感XD),劇本內容更為貼近相距前一版本9年後的現在。裡頭的元素的替換引起了更多的共鳴,但也引起了更多的思考。究竟9年前的亂民全講與現在的有什麼不同?

我認為沒什麼不同,台灣一樣很亂,雖然這是民主政治下的其中一個產物,但是9年了,台灣居然沒有更多的變化,戲劇裡面所運用的生活元素更動不多,卻恰到好處,不久也不遠。

整部戲劇由幾個段子穿插而成,每個段子都有發人省思的一面。以貫串全場的兩個主段子,小林以及班遊來說,小林在敘說的是債務問題,債債相欠,禍留子孫;班遊則是敘說著民主政治的亂象,天天都在表決、送審、查核,最後到底選了什麼、做了什麼、解決了什麼都沒有人知道,配上後方每一位大哲學家的話語更是諷刺,至於內文是什麼…抱歉,我沒辦法記下太多。

事實上還有一個段子,那是有點類似審查的過程,每個審查、詢問以及回答都像是在問你的內心,讓你開始對那些問題有所反應,他不只在問台上的演員所代表的角色,也是在問台下的觀眾:「你到底是誰?」、「你是什麼樣的人?」、「你了解你自己嗎?」

再來有個很爆笑的段落,算是戲劇中頗高潮的一段,全場笑聲不斷,而我也覺得這一段頗是有趣。笑聲中的思緒卻顯得低落,不是因為不好笑,也不是因為我是裝笑,也不是心虛,而是一種失落與遺憾。

這段描述的是一位台灣婦人威脅著要點火炸掉飛機,她向空服員威脅,但空服員不懂她說的語言(台語),她只聽得懂英語(居然知道婦人說的是台語也很厲害),因此開始向機上的乘客詢問誰會說英文,然後發現一位泰國人會說英文,但是他不會說中文,這時他旁邊的人因為遇見同鄉,便開始與之聊起天來…直接結論好了。總共有四名乘客,有兩位泰國人,一位會說英文與泰文,一位會說泰文與中文,然後有個日本人會說中文與台語再加上日文(用不到),然後就開始了一連串的翻譯糗事。

雖然中間翻成泰語的部分聽不懂,但幸好聽得懂英語,因此懂得一些很爆笑的梗,當然就算聽不懂英文,最後傳回去的中文意思是與之相當的。這段雖然好笑,但是卻隱藏著一些意涵。翻譯之間的落差就如同溝通之間的落差,以及國際上的認同、種族的問題…等等,最後因為溝通不良、解讀錯誤便形成了一個無法挽回的局面。

對了,還有一段是在敘述四位出遊的人的故事,他們在四個不同的國家所經歷的、看到的。這段在我的看法中是在表達現代人對於物質的追求、心靈的寄託,天花亂墜的說著,好好、好美、好讚、好過癮。

說真的,假使你沒看過這齣戲劇,你一定很難理解我上面說的很多內容。我看了兩次,感受了兩個時代的演技以及內容,感受了許多感受,我說不上來,就如戲劇中感覺(Feeling)的那一段,我好有感覺,但也沒有了感覺,就像開燈關燈一樣,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啊…

我開始真正欣賞起除了畫作之外的藝文是從大二上的一堂通識課程開始,嚴格說起來我父親的影響才是最大的。身為一位理工人,一位想要改變點什麼的人,就得要去認識以及知道許多不知道,並且嘗試著去感受與了解。

透過藝術,你可以自由的去解讀去思索其中所要闡述的意涵,去感受藝術家所希望表達的,進而去對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思想上省思。

我之所以喜歡藝術,是因為藝術領先在科學之前。沒有藝術,哪來的進步。

離題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會繼續的將我所吸收的藝術精華運用在我想改變的事情上。

藝術與科技是相輔相成,而不是對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