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氾濫,價值下降 你還期待什麼樣的未來?

【天擇!墾丁的蒼蠅、台灣的年輕人】

台灣的大學錄取率早早突破九成,但卻造就了一群不適合念大學的年輕人,虛度四年青春的生命、耗損國家社會的資源、浪費父母親的血汗錢,過程中,這群年輕人非但對社會無貢獻度,反而培養出毫無競爭力的能力與態度。

論述這奇怪的現象!起因於我這學期看到一堆年輕人繳了學費,卻不來教室上課。如我所授課的課程中,選課學生60人,會來上課只有20個人,其他40位幾乎從未出現,而來上課的20位學生,有2/3在點完名後,立即整理桌面,鋪上外套,開始睡覺。

這個現象,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台灣的社會每年耗損幾千億,在做這樣的事情,而這幾千億,就只為印出一張張沒有用的大學文憑。我實在很好奇這樣的情形,昨日(11/29)我在學校中,詢問其他的專任老師,這群學生沒來上課,你們怎麼給成績,得到的回答是:「小老弟,就算要當掉他們,也千萬不要給0分,至少要給50分,這樣學生的學期平均成績才不會太難看,當然教這些學生,也會澆熄老師們對教育工作的熱忱,但你若要在這裡工作,就要習慣、適應這樣的情形。」

這些回答,無法滿足我,因為我實在非常好奇沒來上課的學生如何得到成績。我再問其他的學生這個問題,學生說:「考試沒來考、或不及格,只要跟老師說一聲,就可以補考、再補考,考到及格為止,或補繳報告……」

看到教室中倒頭就睡的學生,還有一大堆從未出現的學生,這讓我想起陳玉峰老師講過的一個故事,以前陳老師在墾丁國家公園服務,當時這個地區有許多農家用雞糞施肥,以致蒼蠅滿天飛,密度極高,陳老師當時用腳向地上的一群蒼蠅一踩,居然也會踩死二、三隻,他說這是因為在這裡的蒼蠅沒有「對手(天敵)」,以致笨笨的就可以活,如果在台北市,一隻蒼蠅要活下來,它必須時時刻刻非常謹慎、小心、動作迅速…,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死在蒼蠅拍之下。

這個故事,陳老師在隱喻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國家的政策,讓大部分的年輕人培養成如同笨笨的蒼蠅一樣,這群笨笨的蒼蠅中,還是有「精明」的,但這需要經過災難的考驗,即天擇!才會出現。

可預見的,未來台灣許多的年經人,在時代的巨輪下,將會歷經慘痛的過程,最後才會留下適存者。
悲痛!為何一個國家的教育淪落至如此?

此時此刻,我僅能期待在未來的大災難後,台灣的教育,能徹底反省,引導每個人的特質、興趣…,讓每個人在社會中,能扮演適當的角色,貢獻社會。

後記:

我擔心的有二:1.台灣社會每年耗損上千億,長久下來「元氣大傷」、2.台灣的年輕人形成「靠爸族、靠媽族」,毫無能力。
我還擔心一件事,因為我觀察許多學校都有中國學生(圖中此班級亦有中國學生),我認為這些中國學生比我還詳細地記錄這些現象,回報中國政府。

來源

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而這個問題也注意過,甚至還跟老師討論過這種現象。事實上,老師的態度也決定了往後高等教育的發展。而這個問題不是只有學生,是整個社會從上到下所需要一起承擔及一起想出解決辦法的,因為這是社會的共業。

但是也有不少學生擁有自己的想法,看看那群走上街頭,為了自由,為了將來的人們,不正是這篇所說的學生嗎?

學生不是都這樣的,仍然有許多好的學生在各個地方奮鬥著。但我覺得我必須強調,這樣的情況是整個台灣社會所造成的現象。

父母長輩要求的、師長慫恿的、媒體報導的以及政府的政策。現今這類的學生不就是因為這些原因造成的?

學生之所以會這樣,我相信各有各的理由。

想想看,以前國高中時代,師長跟你說的是什麼?

不外乎是:「上了好的高中(大學),你會更輕鬆。」、「現在要好好努力念書,未來才能出人頭地。」、「你一定要唸好的大學!」、「不要弄社團,好好的念書啊!」、「不要玩。」、「進好的學校,以後你才會有好的出路。」…等等之類的話語。這些話語都會或輕或重都會影響到學生對於未來看法,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學生發現,上了好的高中、大學後,並沒有如師長說的那樣美好,還是反覆地活在以往的地獄中,考試報告什麼的樣樣來。高中以前寫慣了ABCD,大學則是沒有選項的問答題、看起來很多字的報告。

問各位,假設你以前就被師長洗腦成「上了好的大學就能夠輕鬆過日子了」的話,等你真正上了,發現不如預期時,你會怎麼辦?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會如這篇文中所述說的一樣,因為失望,因為茫然,所以選擇了逃避。

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家境問題,想藉由這個升學的方式來改善自己的環境。可是在這個大學文憑幾乎變成了廢紙的今天,你還認為大學真的是你該去的嗎?有沒有評估過,你上大學所花的錢在未來十年內能不能回本或甚至超越這筆花費呢?如果你覺得會,那麼請;如果不會,奉勸你,就盡情的進入職場,創造屬於你真正的價值與機會吧!

學歷決定不了一切,證照未來也只會氾濫。只有去實戰,才能讓更多人看見你。

我看教育與十二年國教

那天我跟我父親在聊,不知道為什麼聊到了十二年國教。

我記得我好像說了這樣的論點:「現在的教育注重的是考試為主要目的,要求學生要把未來會考試的題型、內容死記起來,不管學生是否能夠融會貫通或加以運用,因為只有這樣子才能讓學生的家長所滿意。我想,政府推十二年國教的主要目的應是為了破除這種升學制度的問題,不想讓學生們的青春通通浪費在那些背誦上面。」

父親則是這樣回應的:「沒錯,教育並不難辦,難辦的其實是家長們的心態。」

回想一下,那些大聲疾呼不要十二年國教的無一不是目前家長心目中的名校學生,但若仔細觀察,這些學生在講他們的理由的時候似乎總有些異樣的感覺。那種感覺似乎就是被強迫上來講的,不過也有可能是初次面對電視的緊張。但不管是哪種,他們所講述的內容幾乎都是圍繞在分數,例如他們提到教育部所祭出的多管道入學已經大大影響到他們的學生整體素質,而某女名校的分數從接近頂端的分數降了5X分(應該是這樣),而另一間名校的學生也說出類似的話,似乎在強調這件事情非常嚴重似的。

但若從教育上來看,不該是這樣的,不該把成績差的或能力差的學生排除在外。

所謂教育這事,應為提升人民素養以及知識涵養而生,並非為了金字塔頂端的某族群而生。莫非你們忘記了至聖先師孔子的教學理念了嗎?

他不收費、不分貧賤富貴,只要你想學他就教你「有教無類」。

並且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較為有才華的部分去引導他…他為什麼被歷朝歷代的中國風為至聖先師,為什麼直到現今還如此受人敬仰? 不是因為他是聖賢,而是他的理念,他的思想影響了這遍佈世界、這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這些你們都是知道的,但是搞教育的師長們不該試圖掩蓋這些理念與理想,不該因為上層那所謂的壓抑而低頭。要改變教育,只能從你們做起。

你說家長不接受? 那麼為何你們不想盡辦法說服家長? 為什麼? 不是你沒能力,而是你們不願去做,因為你們想要保住那個所謂的公職頭銜,所謂的鐵飯碗。

教育不該只是為了鐵飯碗那麼簡單的事情,教育可以影響萬千世界,可以改變社會以及未來的走向。

如果你看過 3 idiots 或甚至你看過 心中的小星星 這電影,那麼你應該會理解教育是多麼的崇高,多麼的神聖的一件事

或許你會說,電影本身就會誇大一些事實,那些都是假的。但既然你說那是誇大,那便是事實了,難道不是嗎? 若沒有事實,為何這些影片可以引起觀眾們的大力回響?

教育,不只是讓你溫飽自己與家人,更要溫飽被你所教授的人的精神以及心靈。

這才是教育最該做的,而不是讓菁菁學子埋首於萬卷書中而不知萬里路上的奇觀異景。

事實上,教育也不只是老師的責任,而是全體社會的責任。

今日你怪罪社會上的混亂、青少年的狂亂、恐龍般的法官、逐漸消逝的醫界…等你所抱怨的,殊不知這些問題都來自於我們的冷眼旁觀,我們的不以為意,我們的明哲,我們的沉默。

「當納粹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社會民主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站出來說話
——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要追殺我
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Martin Niemöller.

 

尊重專業

不久前,我在FB上看見一篇轉貼的文章,這篇文章名為[心得]我受夠了的文章來自台灣最大社群平台PPT,不過在這裡也是轉貼的就是。

閱畢,再加上近期與各種媒體上看見的醫療新聞與糾紛,心中深覺痛心。

我不是學醫的,但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醫生是個很神聖的職業。

不知道這是家庭環境的關係還是某些類別的小說、電影的影響,我始終都有這樣的觀念。

我記得,當我生病去看醫生之時,對於醫生我一直以來都是恭恭敬敬的態度。當醫生診斷完我的病情之後,離開他的看診室時我還會向醫生以及護士微微欠身並說聲「謝謝」。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在醫院的看診中,當我做了這個我習慣性的動作時,我看見醫生與護士眼中的欣喜,以及他們稍微不自然的回應「不會」。這個經驗讓我深感有趣,但這可能也表示,現在的病人很少這樣做。

而在最近看醫生的經驗中,我甚至還可以用我的一點點醫療皮毛與醫生稍微討論一下,除了可以增加自己對於醫學的知識之外,我想應該還可以增加一些醫病關係,讓醫生稍微開心一下。

因為我發現,當我跟醫生聊起感冒的症狀的原因以及一些藥物的療效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一種很不大相同的氣息,我想那是對於自己專業的自信感所散發出來的氣息吧!

人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但不知從幾何時,外行可以毫無忌憚的謾罵內行,而不是以討論的方式溝通;亦不知從幾何時,可以將之動不動便走上法院…搞得人心惶惶,唯恐一個不小心,一個意料中的機率惹來一身腥以及媒體的窮追猛打。

尊重。

我想這詞大伙都不陌生,也曾經在眾多書籍甚至於課堂上親眼見識過。而如今這詞像是隨著求學時代的遠去、書本的掩蓋、時間的流逝而一同消逝。

不知道這是不是大人所謂的大人世界,但是當我們在求學之時,師長、聖賢之書上所授予我們的不是這些不仁不義!

其實不只要尊重醫生,我們應當對於自己所外行與不精的專業抱持著尊重的心態,千萬別仗著自己有錢有勢而擺著一副架子,自以為可以獲得皇帝般的享受,卻導致長遠未來的衰敗。因為在這世界或社會上一定有需要他們的地方,否則不會有他們的存在。

尊敬與尊重他人,他人便會同等地對待你。不需要白花花的銀兩更不需要惡言相向的對待便可獲得之。

批評別人,也要懂得檢視自己。

批評一個人,甚至是罵一個人是我們經常做的,而前些日子我被我父親罵了…XD

在某一次的事件中,他說「你經常在抱怨那些人怎樣怎樣的,你有沒有想過你自己呢?」

這讓我沉默了,他持續說著許多事情,舉了一些例子好讓我了解,而我繼續地保持著沉默。

我開始思考許多事情,我的思緒開始連結,以及給我一些畫面還有事件的經過好讓我去驗證,我不知道是怎麼做到的,總之當我把這些事情連結起來,然後省思其中的問題點的時候,我想我花大概不超過 3 秒,這是很神奇的瞬間。

寫過很多文章,也談過、批評過很多事物,這時候返回來看看自己,似乎也沒有多好。人說:「你看不順眼的,往往是你身上的缺點。」而我自己,也曾經談到類似的事情,只不過我似乎往往是說了很多,但做的很少。

有點亂七八糟的一篇文章,不過…又如何呢? 我只不過想要抒發一下而已。對了,最近買了一本陳之藩的選集,希望這位活耀於文壇的科技人能給我一些啟發。

志工都不志工了。

剛剛看完了這篇報導之後,我想起很久之前我就對於學校的什麼服務領導課程提出了疑問,不過沒人鳥我就是了。

服務領導課程根本只是個掛名強制你去做那些”志願”去做的事情,包刮做志工、協助一些公益組織做事情等等…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到某個學校去協助由某基金會所舉辦的義賣園遊會去幫忙宣傳,那邊的志工(或義工)一直以為我們是自發性地前往,這讓我覺得有點羞愧…因為我們根本是被強迫去的!

這樣的方式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為什麼要強迫人去做他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呢?

更何況這裡是他媽的大學耶!大學耶!大學耶!

不要把大學當作國中小或高中,大學應該是培養人真正學會獨立思考的地方,而不是另一個製造(高普考)考試機器的場所,更不是另一個灌輸知識而不見任何真切實驗的地方。

知道嗎? 在大學的兩年中,我看見的只有學術,卻不見技術。我不懂老師們為何只鼓吹學術的發展,卻忘記了技術乃至於基礎技術的學習與研究。

這是不對的。

就如我以前曾經寫給系上拿去刊登校刊(我不知道有沒有刊上去)的文章內容一樣:

『一年多以前,我來到這間學校的資訊工程系,滿懷著對大學生活的
幢憬與種種。我知道這間學校並不是我理想中的學校,但因一些因素以及
獎學金的誘惑,我選擇了這裡,也開始規劃我的人生追逐我的夢想。雖然
很多時候都是我一個人在奔跑,我找著我需要的資源,我找著我需要的協
助,我找著志同道合的夥伴,我找著屬於我的人生的道路,而這段路途實
在有點艱困。

『資工系在這所學校的成就不比設計學院的許多科系來的高,在資源上
似乎也少得多,不過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的課程規劃以及師生間
的關係。

『拿資工系必修的 Java課程來舉例,有些教授會問說為什麼 Java 這麼
多人卡在同一個等級這麼久,認為這些卡很久的學生都是懶惰的學生,只
因為他們經常蹺課與缺考,但這是表面,在我私下與這些經常在同一等級
打轉的同學聊過之後,我發現他們不是不願意讀,而是不知道怎麼讀,他
們搞不懂for為什麼要這樣用,不懂while在做什麼,不了解陣列的構造,他
們只知道按著課本做,卻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程式就會那樣動,他們不了
解的是程式設計的概念,這也難怪只要題目一變動很多人就不會了…
我想,師生間是需要去溝通的,當這樣的問題不斷出現之時,就是需
要檢討以及收集意見的時刻,然後我希望的是,教授們能夠聽聽或者詢問
學生對於這課程的直接意見,而不是透過教學成效問卷去了解,這樣我認
為有點太遲了。

當然,好的老師也是有的,因為我就遇過不少位。而這篇文章我只是
想要去凸顯一些問題這樣而已,希望,未來的資工能夠更棒更好,然後更
希望的是不要為了評鑑而評鑑。

最後,再讓我說聲:「加油!」』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到,但我想表達的只有一個重點:「基礎。」

正如我現在在閱讀的,李家同教授所寫的書《下一個百年,仍然要從基本做起》的內容核心相同,若我們沒有基礎,要怎麼搞創新與創意呢?

好了,我這鍵盤鬥士就寫到這裡了。我覺得我該把一些曾經寫過的文章,或想法拿去嘗試投稿給報社試試看。

很難,但我會繼續嘗試。

這幾天,不斷的在思考自己以及未來。

自從選修了孫子兵法後,我就開始對於許多事情有著許多的見解與看法。而在最近居然開始真實的用在現實生活上,並且開始拿來做檢討了。

當時我選孫子兵法這堂課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強迫自己去了解孫子兵法,雖然我很混,但我仍舊可以了解孫子兵法的內容以及將之與生活或一些自己曾經看過或注意過的事件上去比對、驗證。

雖然孫子兵法的內容大多是古代戰爭之事,但其核心與內容卻是有著很崇高的理想,那便是「非戰」。孫子兵法並不是強調短兵相接的戰爭,他強調的是用謀略,也就是運用智慧來取得勝利,且過程以和平或以最少傷亡為重。這就是孫子兵法。

我只是大略的講講一點心得罷了,但我知道,孫子兵法不只可以用在作戰,也可以運用於生活中的許多地方。九把刀也曾說:「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所以,若能夠盡可能的嘗試運用孫子兵法的內涵,我相信便能取得成功。

不過這些都只是一些理論,所以我最近也在嘗試一些事情。諸如要求自己做好一些事情,要求自己堅持某些事情…等等,但真的好難,有些事情在剛開始起步時會做,之後又會不小心怠惰。所以,我必須要不斷地強迫自己,必須激勵自己去做,但,說真的,好難。

可是不論如何,我都必須要去嘗試完成,並且做到底。因為,不這樣做我可能會後悔一輩子,我也有可能無法完成我所想要完成的夢想。

最近許多機會都悄悄的登門,他們詢問我意願,而這時的我當然不願意讓機會就此溜走。失敗了又如何,檢討過後重新再來,總有一個時機會真正的到來。

堅持去改變自己,很難,但我會繼續嘗試、繼續修正,我要讓我生活在充滿意義的生活當中。每一刻,每一時都是我自願與樂意所建構而成。

恩,寫了這麼多激勵自己的文章,其實真正做的不多,因為,改變自己真的好難。

但,我會努力的讓我成為我心目中的那個模樣,讓我,在闔眼之前不帶一絲後悔。

人,偶爾頹廢也無妨

lazy day

這一個星期以來,我開啟了許久未開的遊戲,除了因為那款遊戲大改版後的內容讓人覺得很夠意思,且遊戲內容亦不遜色。

不過現在不是要彈遊戲,而是談談一些想法。

這段時間,我幾近瘋狂的遊蕩在虛擬的世界裏頭,享受打怪吃王檢寶物的虛擬人生,我在其中獲得了一些樂趣,但同時也在省視自己以及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玩遊戲只不過是一段讓自己放鬆的時間,至少在約一星期之前我是對自己這樣說的,而一星期後的今天,我必須要讓許多事情回到正軌,並且開始實際運作,準備迎接一個新的開始,沒錯,是新的開始。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做,不對,其實我是知道的。當我許多想法充斥在我的腦子裏面的時候,我就需要一個徹底放蕩的生活,讓自己的思想在這段時間內先暫時淨空,暫時的不要想太多。因為,自以往以來我發現這還有點效果,至少對我來說是這個樣子。

我需要靜,我需要一些時間去面對接下來的事情,我需要調整我的心態,好去讓自己更上層樓。正因為如此,才需要一段休憩的時間,讓自己放鬆,但要適度,一旦過度,就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

前些日子,我思考了許多事情,也面臨到非常多的抉擇問題,我必須要讓自己清楚的知道,哪些是我要的,那些不是。又,哪些是我真正需要的,而那些事是次要的,那些重要,那些急迫,哪些可緩…等等諸如此類的選擇,在前些日子一股腦地衝出來。因此,我才選擇了這個讓自己頹廢一對時間的路線,就如上述所說,因為我需要一點緩和的時間去整理這些問題,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是在我頹廢之後才領悟到的。

在這段頹廢的時間過後,也做出了大部分的選擇。放下,拿起,重新走上實現夢想的旅途,希望在這段休息時間過後,我可以再創新高。

雖然我總感覺有點的寂寞,但是,強者是孤獨的。因為特殊,所以孤獨,不過這種感受通常只存在於自身內心。

該睡了,最近太瘋狂,接下來要幹的事情才是真正的瘋狂。

我,一定要登上世界的頂點。

行動時刻

行動,改變未來 Act Now Change the Future

好多次,我開啟撰寫文章的頁面,總是寫不出一些我想要寫的事情,就如這篇文章來說,其實我本來想寫的不是這些,但卻這樣子寫了出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或許,我必須要強迫自己去完成某些事情了,在這樣怠惰或是這樣的漫無目標的隨便亂走,遲早會遇到問題,而且是非常大的問題。

說真的,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回首過往只剩下許多的灰白,你我永遠無法清清楚楚地記得幾天前的事情,在記憶中,我們所剩下的僅僅是那些特別留意的,而遺忘平常的、不重要的事跡。

雖然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是不會改變的,因為你記不得的,別人或許會幫你記得,不管那件事情你是否願意留下。這是很有趣的,對吧?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昨日又昨日,昨日何來樣?

不管過去如何,已成歷史的,不需特別留意的就讓它過去。對於明日,亦有明日需做之事,何不於今日將之完成,讓未來更輕鬆,使過去的回憶更為愉悅有趣。

記得,好久之前曾經想過類似的:「人生,就是不斷的向前邁進,不管過去如何,未來才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過去,就讓他留在那邊吧!」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沒有辦法提起勁來去做一些事情,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也或許我知道,但是某些問題使我不願意去解決。

縱使我經常在這裡寫下許多我的想法,但是真正在實行的,似乎沒有幾個。

總覺得,假使我以前就開始實行所想,如今早如願了。

千金難買早知道,呵!這是早已知道的,不變的銘言,卻始終難以去做與實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不要再說我不清楚了,既然有了疑問,就該去尋找答案,而不是敲打鍵盤強說愁,明明20初,正是展現自己的時刻,何須如此怠惰與躊蹴呢?

話說到此,該是行動的時刻了。

再不行動,此時此刻所想所思將成無限泡影。

而那個藏在你心中的大業將如常人一般,永遠成為幻影,僅僅是個空談的夢。

開始做點什麼,我曾經說過,而到如今,似乎仍然什麼都沒有達成。半年光陰已成往昔,我沒有更多的半年與年分去慢慢思考,我必須快,必須做,而不是言而無為的逛著網路。

勵志的東西寫得有點多了,該是,不,現在是行動的時刻了,用起強烈的意志,讓自己成為幻想中的自己,讓未來與過去成為一場美夢。

行動,從現在開始。只要一個月,便可成就一個新里程。為了那個夢,為了那個「想要做點什麼,而改變點什麼的夢」,我必須要有所犧牲。

犧牲、奉獻,才能有所成就,也才能感謝我想感謝的許多人。

(Photos by GreenpeaceChina)

蝸牛

Camera 360

帶著行囊

我們是天生旅人

緩步前進、爬行

只為了細細品味這個世界

我們延伸我們的身軀

只為了知曉更多未來訊息

 

帶著行囊

我們是天生旅人

沒有達達的馬蹄構成美麗的錯誤

不是歸人,仍舊是個過客

亂民全講

台北行還沒開始寫,結果一打開WLW就先在標題上面打上了《亂民全講》四個大字,接下來就是妳看到的這一段文字了。

亂民全講是表演工作坊於2003年所創作的作品,是當時的演員以及賴聲川老師即興創作而成,而今日於我們學校的演出則是今年加以改編後的亂民全講。

在演出之前就已經知道這次的表演是經過改編的版本,所以我就先跑到圖書館去找了原先的版本來看。

兩個版本的確不同,除了演員的不同以及佈景不同之外(沒有趙自強好像就少了那麼點的喜感XD),劇本內容更為貼近相距前一版本9年後的現在。裡頭的元素的替換引起了更多的共鳴,但也引起了更多的思考。究竟9年前的亂民全講與現在的有什麼不同?

我認為沒什麼不同,台灣一樣很亂,雖然這是民主政治下的其中一個產物,但是9年了,台灣居然沒有更多的變化,戲劇裡面所運用的生活元素更動不多,卻恰到好處,不久也不遠。

整部戲劇由幾個段子穿插而成,每個段子都有發人省思的一面。以貫串全場的兩個主段子,小林以及班遊來說,小林在敘說的是債務問題,債債相欠,禍留子孫;班遊則是敘說著民主政治的亂象,天天都在表決、送審、查核,最後到底選了什麼、做了什麼、解決了什麼都沒有人知道,配上後方每一位大哲學家的話語更是諷刺,至於內文是什麼…抱歉,我沒辦法記下太多。

事實上還有一個段子,那是有點類似審查的過程,每個審查、詢問以及回答都像是在問你的內心,讓你開始對那些問題有所反應,他不只在問台上的演員所代表的角色,也是在問台下的觀眾:「你到底是誰?」、「你是什麼樣的人?」、「你了解你自己嗎?」

再來有個很爆笑的段落,算是戲劇中頗高潮的一段,全場笑聲不斷,而我也覺得這一段頗是有趣。笑聲中的思緒卻顯得低落,不是因為不好笑,也不是因為我是裝笑,也不是心虛,而是一種失落與遺憾。

這段描述的是一位台灣婦人威脅著要點火炸掉飛機,她向空服員威脅,但空服員不懂她說的語言(台語),她只聽得懂英語(居然知道婦人說的是台語也很厲害),因此開始向機上的乘客詢問誰會說英文,然後發現一位泰國人會說英文,但是他不會說中文,這時他旁邊的人因為遇見同鄉,便開始與之聊起天來…直接結論好了。總共有四名乘客,有兩位泰國人,一位會說英文與泰文,一位會說泰文與中文,然後有個日本人會說中文與台語再加上日文(用不到),然後就開始了一連串的翻譯糗事。

雖然中間翻成泰語的部分聽不懂,但幸好聽得懂英語,因此懂得一些很爆笑的梗,當然就算聽不懂英文,最後傳回去的中文意思是與之相當的。這段雖然好笑,但是卻隱藏著一些意涵。翻譯之間的落差就如同溝通之間的落差,以及國際上的認同、種族的問題…等等,最後因為溝通不良、解讀錯誤便形成了一個無法挽回的局面。

對了,還有一段是在敘述四位出遊的人的故事,他們在四個不同的國家所經歷的、看到的。這段在我的看法中是在表達現代人對於物質的追求、心靈的寄託,天花亂墜的說著,好好、好美、好讚、好過癮。

說真的,假使你沒看過這齣戲劇,你一定很難理解我上面說的很多內容。我看了兩次,感受了兩個時代的演技以及內容,感受了許多感受,我說不上來,就如戲劇中感覺(Feeling)的那一段,我好有感覺,但也沒有了感覺,就像開燈關燈一樣,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啊…

我開始真正欣賞起除了畫作之外的藝文是從大二上的一堂通識課程開始,嚴格說起來我父親的影響才是最大的。身為一位理工人,一位想要改變點什麼的人,就得要去認識以及知道許多不知道,並且嘗試著去感受與了解。

透過藝術,你可以自由的去解讀去思索其中所要闡述的意涵,去感受藝術家所希望表達的,進而去對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思想上省思。

我之所以喜歡藝術,是因為藝術領先在科學之前。沒有藝術,哪來的進步。

離題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會繼續的將我所吸收的藝術精華運用在我想改變的事情上。

藝術與科技是相輔相成,而不是對立。